“老鼠仓” “处罚” “巨亏” ,浙商基金今年业绩堪忧?
来源 券业行家
【资料图】
浙商基金这只产品亏损-43%的原因,可能来自老鼠仓
浙商基金旗下这只一度损失43%的产品来说,时任基金经理离职背后,藏着怎样的“骚操作”。
首席策略意外翻车
日前,浙江证监局下发[2023]2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,对时任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简称:浙商基金)基金经理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予以监管处罚。
监管函披露,当事人刘炜生于1976年。2021年2月1日,他加入浙商基金,入职后即参与管理浙商沪港深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(下称“浙商沪港深精选”),负责这只基金产品的投资分析、投资决策等工作。
据浙商基金公告,2021年6月2日,刘炜受聘担任浙商沪港深精选基金基金经理。不过,这份履历却几乎没有提到其过往任职。
行家通过天天基金网了解到,这位基金经理的背景不简单:金融学硕士,拥有多年投资管理与国际投行研究经验。曾任亨茂大中华基金(隶属于美国纽约梅隆银行)的大中华基金经理,其管理的Renaissance大中华基金为晨星4颗星基金。曾就职于包括瑞士银行、法国巴黎银行在内的国际投行,担任过里昂证券中国研究主管和首席策略师,曾被《亚洲货币》等权威杂志评为最佳中国分析师。
仅过了一年多,2022年9月21日,刘炜因个人原因离职。
从时间节点上看,这位基金经理的离职,“事出有因”。
趋同交易亏损惨重
监管查明,刘炜因职务便利,知悉与浙商沪港深精选交易有关的研究报告、投资策略、交易标的、交易时间等未公开信息。
就在入职之际,他悄悄做了一件大事,控制使用他人证券账户。
2021年2月24日,“唐某卿”通过国联证券上海田林东路营业部开立证券账户(下称“案涉账户”)。资金来自刘炜自有资金,由刘炜通过手机下单交易,账户由刘炜实际控制和操作。
在自己的“一亩三分地”里,这位基金经理大肆“趋同交易”。从开户到2022年9月5日,案涉账户共交易沪市股票41只,交易成交金额1,972.55万元;其中趋同交易股票只数占比56.1%,趋同交易金额占比59.45%,趋同交易亏损22.33万元。交易深市股票24只,交易成交金额1318.72万元;其中趋同交易股票只数占比54.17%,趋同交易金额占比44.56%,趋同交易亏损14.18万元。
经计算,刘炜利用“唐某卿”账户趋同交易合计成交金额1,760.24万元,趋同交易合计亏损36.51万元。
虽然亏损的金额不小,但与这位基金经理任内的收益相比,恐怕不见得差。
据天天基金网,浙商沪港深精选(A/C)成立于2019年6月,成立前两年,相继由基金经理刘宏达管理,刘宏达、贾腾共同管理,贾腾单独管理,任期回报均为正。
而由贾腾、刘炜共同管理的2021年6月2日到2022年9月21日期间,浙商沪港深精选出现了大幅亏损:其A类份额亏损43.03%,C类份额亏损43.40%。
2022年9月5日,浙商基金决定暂停其职务。半个月后的2022年9月21日官宣,因个人原因离职。
事后想来,这位基金经理并非如外界猜测的那样,因为业绩不佳或是下海奔私,离职的真实原因是被监管调查。
无罪申辩罚单照旧
与“严禁炒股”的证券从业人员不同,监管并不禁止基金从业人员进行证券交易。当然,一方面需要申报;另一方面,“老鼠仓”也是“板上钉钉”的违规行为。
浙江证监局认定,刘炜因职务便利知悉未公开信息,控制他人证券账户进行趋同交易,上述行为违反了《证券投资基金法》第二十条第六项的规定,构成《证券投资基金法》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所述违法行为。
据悉,当事人刘炜进行了陈述和申辩,表示“未对境内法律法规进行详细及全面了解”,“未获取任何非法利益”,要求“从轻发落”。
浙江证监局指出,作为基金从业人员,理应学习并遵守基金法律法规,不了解法律法规等不能成为其免责理由。作出行政处罚及量罚时已充分考虑事实、性质、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,对其申辩意见不予采纳。
6月30日,浙江证监局宣布处罚决定:罚款30万元。
今年以来业绩不佳
天天基金网显示,浙商基金成立于2010年,现有产品74只;规模564.16亿元,排名第76位。其15名基金经理,平均任职年限1年又270天,较全行业平均水平偏低。
从基金类型来看,浙商基金以债券类居多,其次是货币类和混合类,股票类基金规模不大。
单看混合型产品,最近五年和最近三年的收益水平倒是超过业绩基准沪深300和同类平均。最近一年业绩为-11.78%,而沪深300为-13.90%,同类平均则是-10.51%。最近6个月业绩为-5.30%,明显劣于同类平均(-3.69%)和业绩基准(-3.90%)。
2023和百万基民在新浪财经定投基金,一键购买抓住更好投资机遇标签: